名称 |
名称备注 |
材料种类 |
材料成份 |
材料结构 |
材料特性 |
材料类型 |
相组成 |
熔点 |
沸点 |
密度 |
硬度 |
摩擦系数 |
粘度 |
弹性模量 |
屈服强度 |
抗压强度 |
抗张强度 |
抗弯强度 |
切变强度 |
冲击强度 |
断后伸长率 |
断面收缩率 |
表面张力 |
表面自由能 |
熔化热 |
蒸发热 |
反应热 |
热膨胀系数 |
导电率 |
磁化率 |
表面电位 |
细胞毒性  |
全身毒性 |
遗传毒性  |
免疫毒性 |
刺激与致敏性 |
生物降解性 |
血液相容性 |
生物力学相容性 |
分子生物相容性 |
制备/加工 |
备注 |
应用 |
数据来源 |
骨支架材料 |
scaffold materials for bone |
|
羟基磷灰石 |
|
将自然骨经过一定处理工艺得到的衍生材料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从1989年起,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煅烧骨的方法以厦用煅烧骨加BMP的成骨诱导试验。德国开发了Pyrost商品。国内对此也多有研究,并发现骨的生物活性与煅烧温度成反比,建议用新鲜牛松质骨在800℃煅烧3h。日本三菱公司和美国Merck公司的医用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就是采用煅烧松质骨的工艺制作的。与此相仿,1974年将珊瑚经磷酸二氢铵等作水热处理,成功实现了将碳酸钙骨架转化为羟基磷灰石,同时完整保留了其多孔构造与力学强度。此后,珊瑚的水热转化法迅猛发展并逐渐商品化。美国Interpore公司出品的医用羟基磷灰石植入体,即是选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海域的孔珊瑚(porites)和角孔珊瑚(goniopora)转化而得的。 |
|
早在1966年,Bruwell用在600℃下煅烧的牛骨作为植入体植入大鼠肌肉。20世纪70年代,有人将骨在空气中于1200℃煅烧3~4h后,制成块状植入体植入骨内,实验发现,植入10天后,煅烧骨表而为未成熟的新骨组织直接覆盖达30~50%,大量的破骨细胞成排与新骨薄层或与煅烧骨表面接触。20d后,新生骨小粱的厚度、密度均有增加,煅烧骨表面覆盖已大干50~70%,许多毛细管已长入哈佛氏管内。3月后成熟骨色围煅烧骨80%的表面,未被覆盖的表面直接与正常骨髓组织接触。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,师昌绪,2004年版 |
脱钙骨基质材料 |
de-calcified hone matrix |
|
将异种骨进行酸处理,脱去矿物质后留有非胶原蛋白、骨生长因子及胶原的复合物,即是脱钙骨基质。 |
|
它可以制成粉末、颗粒、小块或凝腔等多种形式,易于塑形。脱钙骨基质有一定的机械强度,通常在内固定下或与其他材料并用时进行骨缺损修复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由于保留了骨基质中的生物活性蛋白成分,故脱钙骨基质仍然有一定的抗原性.将人、牛、猪的脱钙骨基质植入大鼠肌肉后,检查发现肌肉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、浆细胞浸润,并广泛渗出,仅有少量软骨细胞分化而且无骨组织形成。 |
|
|
免疫反应不但妨碍植入体与骨的直接接触,而且破坏植入物,造成局部炎性反应,如何消除异种骨的抗原性、保留诱导性一直是异种骨研究的核心课题。文献报道了很多方法,如脱钙、深低温冷冻、煮沸、射线辐照与化学脱蛋白等。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,师昌绪,2004年版 |
脱蛋白骨基质材料 |
de-proteinized bone matrix |
|
通常用化学方法脱去异种骨中的蛋白成分(主要是可溶性蛋白、胶原降解物)。 |
|
处理后的异种骨的抗原性几乎完全消除,但也因此破坏了活性成骨物质而缺乏骨诱导能力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"文献报道的化学脱蛋白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a.Orell提出的Os Purum法,即将异种骨上的软组织除去,浸入KOH中去结缔组织,在丙酮中去脂,最后在盐溶液中去蛋白。b.Williams和Irvine提出的“无机骨”制备,即将异种骨用乙二胺萃取以去蛋白,但是骨基质中仍有与磷灰石结合的大量胶原存在。c. Oswestry法是用过氧化氢与乙二胺并用的双重萃取来去蛋白。d.Kiel骨,将新鲜牛骨水洗,用过氧化氢萃取去蛋白,丙酮萃取脱脂并干燥,最后用环氧乙烷灭菌,这是目前惟一商品化的脱蛋白骨基质材料。" |
|
|
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,师昌绪,2004年版 |
重组合异种骨基质材料 |
recombined heterogenous bonematrix |
|
将高纯度的人BMP与无抗原性的牛脱蛋白骨基质组合,形成的“重组合异种骨基质”不仅能基本解决异种骨的免疫反应,赋于其高强度成骨活性,而且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和一定的力学强度。 |
|
脱蛋白骨基质的抗原性程弱,来源丰富,可避免交叉感染,而且有较理想的天然多孔支架构造。不足之处是脱蛋白骨基质因脱蛋白而缺乏诱导成骨能力。单纯的BMP易于被机体吸收,胶原等活性物质的结构强度又偏低。若将两类成分复合,则相得益彰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重组合异种骨基质在国外已有商品出售,国内的试验研究虽然不少,水平也与国外同步,但迄今尚未见有正式产品。显然,我国重组合异种骨基质的商品开发前景是非常广阔的。 |
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,师昌绪,2004年版 |